除夕,是過年前夕的最後一天。家家戶戶開始「掃塵」,意味著將晦氣惡運掃除出門,破舊立新;每家每戶都會貼上「春聯」及「吉祥年畫」,藉以敬神祈福,吉祥討喜。除夕夜闔家會一起圍爐吃團圓飯,而且吃得愈晚愈好!有幾樣菜是必吃的,如「長年菜」代表長壽、一口吞進嘴裡再慢慢咀嚼,以求長命百歲。「魚」代表年年有餘。「菜頭」代表好彩頭、吃菜頭粿好彩頭,吃發粿發傢伙(財)。甜的包金,鹹的包銀。早期台灣人圍爐時會在桌下放置一火爐,而延着火爐邊環繞、放置銅錢。台灣話中,形容一家人、家庭的「一家火」、「一口灶」、「一口竈」與「做火」等詞,即源自於圍爐時,家人圍繞着爐火,祈願來年前途光明、家運旺盛的寓意。
在吃完年夜飯後,長輩會發給晚輩壓歲錢,互討吉利、祈求平安。之後通宵不眠直到天明,稱為「守歲」,祈求父母長壽。午夜12點一到,紛紛燃放鞭炮歡慶新的一年到來,對過去一年的感懷及對未來一年新的期望。廟宇也會在除夕夜關上大門,一到午夜十二點,鐘聲敲響,信徒蜂擁擠進,據說贏得頭香的人,在新的一年能獲得好運勢!
新年新春萬事通 家家戶戶滿廳堂
迎新棄舊人豪爽 百子千孫人興旺